本周,快手布局自營電商的消息在網上流傳,起因是快手電商上線了名為“快手官方自營旗艦店”的店鋪。
界面新聞在該店鋪主頁發現,目前店鋪已上線數十款黃金飾品,其中多款商品還標注了“快手自營”,而店鋪的運營主體成都品農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由快手100%控股的公司,這些信號是外界猜測快手要涉足自營電商的主要原因。
針對此傳聞,快手官方并沒有進行回應。界面新聞從一位接近快手內部人士處了解到,快手目前并沒有全面入局自營電商的計劃,網上流傳的信息只是外界因為店鋪名稱產生的解讀。
上述人士對界面新聞透露,“快手官方自營旗艦店”銷售的商品均來自快手的合作商家,商品均由商家負責發貨。

圖片來源:快手App
據界面新聞了解,快手電商在去年3月底推出了托管模式,包括半托管和全托管兩種模式。在全托管模式下,商家只需要提供賬號,選品、剪輯、發布、運營、銷售、售后等工作均由平臺完成,商家的自主權較小;在半托管模式下,商家需要負責選品、發貨和售后工作,運營和銷售工作則由平臺負責,更適合在供應鏈方面擁有優勢但不擅長做流量運營的商家。
此前快手電商推出的托管模式主要以運營商家自己的店鋪為主,而推出自營旗艦店之后,快手電商能夠以平臺官方的名義為商品質量背書,更容易獲得消費者的信任。界面新聞在“快手官方自營旗艦店”詢問客服商品質量是否有保障時,客服稱“這是快手自營店鋪,由快手官方負責售后”。
除此之外,在一些特定品類中,平臺自營的模式還有助于品牌方在各地參與國補等優惠活動,讓消費者獲得更大實惠。快手電商消電家居行業總經理李好今年2月接受媒體采訪時曾透露,部分品牌由于未能在全國各區域均設立公司實體,致使其僅能在特定區域獲得國家補貼的申領資格,無法在全國范圍內參與國補項目。針對這一實際難題,快手在今年規劃了全新的自營模式,已經在湖北、吉林等省份進行了試水。
從整個電商行業來看,雖然自營電商能夠讓平臺在供應鏈、配送服務方面擁有優勢,但大部分平臺還是以第三方商家入駐的模式為主,因為后者對平臺來說運營模式更輕,也更容易提升商品品類的豐富度。
從快手自身的情況來看,其以短視頻社區起家,在內容和流量上擁有較大優勢,也更適合把這些流量導給掌握供應鏈的第三方商家。過去幾年,快手電商的GMV(商品交易總額)一直保持高速增長。
去年以來,電商行業整體進入內卷期,快手電商的GMV增幅出現放緩的跡象,但增長并未停滯。財報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快手電商GMV同比增長15.4%,達到3323億元,電商月均活躍買家數攀升至1.35億。同時,新入駐快手的商家數量同比增長超30%。
在業務動向上,快手電商最近一年的運營重點都集中在優化商品供給和提升運營效率上。一方面,快手要引入更多商家提升商品的豐富性,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另一方面,在平臺用戶規模和流量增幅難以有較大突破的情況下,商家規模的大幅增長必然導致其對平臺流量的競爭更為激烈,平臺必須通過提升運營效率來保證商家的生意能夠穩定、持續地增長。過去幾年,快手電商上線了泛貨架電商、品牌特賣頻道,以此來提升商品的曝光度和銷售量。
在各個電商平臺都開始使用AI技術提升運營效率和用戶體驗的當下,快手也在AI方面加大投入。
在此情況下,投入更大的人力和財力建設自營電商顯然也不是一個好選擇。而且,自營電商對倉儲和物流的要求非常高,需要投入的周期長而收效慢,面臨的運營風險也更高。
2023年,同樣以短視頻內容見長的抖音曾在服裝、美妝、酒水、電器等少數幾個品類上小范圍試水過自營電商。兩年過去,界面新聞在抖音平臺搜索發現,抖音電商自營美妝旗艦店、抖音電商自營電器旗艦店等官方自營店鋪均已停止運營。
因此,無論從行業競爭還是從平臺自身業務發展的邏輯來看,快手電商當下與其貿然加碼自營電商賽道,不如把資源聚焦在持續優化平臺生態以及強化與外部優質供應鏈的協同等方面,通過更加精細化的運營獲得進一步增長。